fbpx

尋求心理治療前必睇, 以免後悔

在香港尋找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必須知道的以下事項

對心理治療/心理醫生的誤會

為什麼精神科藥物, 心理輔導, 心理醫生總是不能根治情緒病?

香港目前沒有一個職業,叫心理醫生或心理治療師, 尤其心理醫生是不存在的。所謂心理醫生和心理治療只是一種幫助人處理心理問題的籠統職系,一般人尋找心理治療大概會找到以下專業求助。

1. 精神科醫生
2. 心理輔導
3. 心理學家
4. 催眠治療

This is custom heading element

心理治療/心理醫生的分類以及特點

精神科醫生介紹

精神科醫生是很容易被誤會為心理醫生的其中一個職業, 但其實精神科醫生並不使用心理方法做治療的, 他們用物理方法治療心理問題。

精神科醫生在市場上的佔有率是最多的, 這是因為自小接受教育, 普遍人認為「有病就睇醫生」 而近年來社會的教育及宣傳心理及情緒問題也是一種病 ,睇醫生的人往往會被轉介到精神科醫生,一些看私家精神科的人會認為精神科醫生偏貴,然後轉為公立醫院的精神科, 公家精神科開藥一般是兩個月,私家的視乎個人風格及經營手法。

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是根據精神疾病與統計手冊第五冊, 精神疾病與統計手冊列明了各種情緒病的名稱以及各種情緒病的特點。 診斷方法普遍是一些問卷或問答統計病人(個案)的病徵(例如一周唔開心次數時間多少?有否失眠?等等)根據其特徵病徵判斷他患有什麼情緒病。

這是西醫的普遍診斷方式,例如你有咳 流鼻水打乞嚏發燒 就是感冒了, 治療感冒多是對症治療,醫生會開止咳藥、收鼻水藥、退燒藥。

但這樣的診斷方式會有被人詬病的地方, 因為情緒病的由來並不是物理或病菌造成, 而是我們的心經歷了挫折壓力衝擊而產生問題 。
精神科往往診斷情緒低落感抑鬱的就是抑鬱症,緊張感焦慮的就是焦慮症,有難以控制的恐懼感就是驚恐症, 睡不到或睡不好就是失眠症。這是一種倒果為因的標籤化,他們認為因為有了抑鬱症,所以患者情緒低落,抑鬱症是因為 患者的血清素不足,所以吃血清素就可以了。

結果, 患者在沒有被檢驗過血清素是否不足的情況下, 開始吃藥的生涯開始是兩個月,一年甚至十年, 因為最初是他有抑鬱的心理原因,沒有被正視, 而且 長期用藥讓患者的腦袋不能正常分泌血清素,變成一個終生依賴藥物的人

現代醫學之父 William Osler 說過「醫師其中一項重任就是教育大眾不要食藥。」

在上世紀,精神科藥物的使用本是非常慎重的事情, 它的本來用處是讓一個有極端情緒的人快速穩定下來,以讓他可以在心理狀態下接受臨床心理治療,想像一下若一個隨時會自殺的人或不能出門的人根本不能好好完成一個臨床心理治療,所以藥物就在此時提供輔助。

精神科藥物本來只是治療嚴重病患時提供輔助作用 輔助作用,現在卻成了主流醫療,為什麼呢?

1. 藥廠需要賺錢

現在整個醫療體系都是由藥廠控制,甚至醫生學習的教材( 例如精神疾病與統計手冊 )也是由藥廠資助所編製,若果精神科藥物像上世紀般是謹慎的輔助處方, 患者就不會大量依賴藥物。若單是臨床心理治療就可以治療患者,治療就不用藥物了, 所以現有制度下懂得心理治療的臨床心理學家反而沒有醫生資格。

2. 傳統心理治療效率低

心理治療普遍以會面次數收費,可能需要見十數次,才見效果,遠不及吃藥的速度,早上吃,下午就有變化了。(這方面之後再詳述)

3. 情緒問題不是你的問題,是病

若果情緒問題是你的問題,責任在你。 若情緒問題是一種病, 你便沒有責任你是受害者你也無可奈何。 就像你的仔 不喜歡讀書 注意力不好 能力低 你會覺得沒有面子 但若果醫生說他是adhd, 你的兒子就是聰明的受害者,你很願意接受這事實,因為這不是你的教育責任,也不是他不好,他也不想,這是無奈,可以交給醫生。 這樣的marketing非常之符合都市人口胃, 因為人都寧可接受自己有病,都不肯承認自己的無能。

William Osler也說過「食藥的欲望,可能是區分人和動物的最大特徵。」

精神科藥物的弊處

1. 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很多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表示服用後有嗜睡、疲倦、手震、體重增加及坐立不安等情況。 影響生活及工作

2.精神科藥物可能延誤有效治療

精神科藥物使用化學物理的方式改變你的內心或身體感覺, 以致情緒病患者有得到治療甚至康復了的錯覺。可是心藥還需心藥醫, 情緒病患者沒有負面情緒就開始安於食藥,沒有正視他的情緒起源, 就像沒有牙痛的人不會去看牙醫一樣。

3.精神科藥物會造成依賴

由於真正的問題根源沒有被解決,情緒病患者需要血清素等物質去控制情緒,當沒有這些藥物幫助,他們反而會倍感焦慮,就像長期服用安眠藥,只能夠靠安眠藥才能睡的人,不吃安眠藥就已經認為自己不可能睡著,不安緊張。

4. 精神科藥物可能加重問題

本身人體是能夠自然產生血清素的,例如有長期運動習慣的人普遍較快樂,因為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產生血清素。若長期依賴精神科藥品吸收血清素(或其他傳導物)腦袋就不再產生血清素,甚至可能喪失自我製造血清素的功能。所以當停藥時,情緒病患者會感到更大的問題,因原來的問題沒根治,又失去傳導物平衡能力。

5.有限診斷時間

這問題在公立精神科較多,好多個案表示,他們見精神科醫生,跟醫生說話的時間根本不多,甚至是5分鐘左右就完,之後就取2個月的精神科藥回家。

6.沒有用物理方法測量,卻把心理問題判斷為物理問題

精神科用問診以及精神疾病統計手冊的標準許診斷情緒問題,並使用血清素鎮靜劑等藥物作治療。
但腦內神經傳導物不單是血清素,其實還有多巴胺腎上腺素等有上百種以上, 可以精神科醫生何以斷定是血清素的不足,而不是另外上百種腦內傳導物質的不足?

精神科藥物效果

精神科的好處

1.快速見效
雖然精神科藥物不能根治問題,但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 腦內存到物的改變可直接影響情緒。

2.易接觸
一般家庭醫生/醫院遇上非物理的病症都會轉介給精神科,私家精神科也很容易找到。

3. 便宜,成本低
精神科藥物不便宜,但有政府資助大部份成本,以時間計(一個月)是所有療法最平的。

 

精神科見多久? 精神科多少錢?

因為藥物控制你的腦部傳導物,吃一次藥就可能見效果,症狀可以快速緩和了,但病理上吃一輩子問題也不能根治。

精神科一次診金+藥 $1000-2000,藥是2星期至2個月不等,一些看幾年開始減藥,一些看十幾年不斷加藥。 (上圖為真實例子)

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以面談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員必須擁有高度的同理心,以取得情緒病患者的信任和投入。

香港人的印象中,心理輔導等於社工,香港所有社工都在課程中學習到基本的心理輔導(30小時) 香港的學校都有註校社工,所以心理輔導也成為了心理治療的入門。社工跟心理輔導員是不同的職系,有很多資深心理輔導員會選擇額外的深造,不過現在註冊制度下,情緒病患者並不容易分別社工/心理輔導員的深造程度。心理輔導予人傾計的觀念,其實好的心理輔導可以讓情緒病患者發洩負面感覺,一些心理輔導員會教育情緒病患者做什麼去緩解問題。

心理輔導的好處:

心理輔導是耐心聆聽者

比較精神科醫生5-15分鐘的會診,心理輔導會花30-60分鐘不等,心理輔導員具有高度同理心,耐心聆聽你的感受。

心理輔導讓情緒病患者得到宣洩

如果你(情緒病患者)需要宣洩負面情緒,心理輔導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心理輔導是最接近朋友的角色

心理輔導員是長期支持者

好幾位情緒病患者表示他們的心理輔導員很好,很支持他們,跟進了他們好幾年,甚至十幾年,是很好的朋友。

心理輔導無藥物副作用

心理輔導員能在無藥物下疏理情緒病患者的負面情緒,沒有任何副作用。

 

心理輔導的弱點

心理輔導跟情緒患者的溝通,只能在表意識的層面處理,若情緒病患的問題是來自潛意識, 心理輔導的治療效果就打折扣以及不能根治問題,所以很普遍現象就是情緒病患者尋求心理輔導後,他的感覺和表現式會大幅改善,但過一段時間他的問題或負面情緒又會捲土重來,不斷重複,所以不少情緒病患者與心理輔導員可能見幾年或十幾年。

 

心理輔導見多久? 多少錢?

若你的問題若不涉及潛意識的源頭,幾個月有果效。 否則可能需要心理輔導跟進好幾年。

心理輔導多少錢?

較入門,幾百至一千/次

臨學心理學家

臨學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是最容易被誤會為心理醫生的一個職業,但臨床心理學家不是醫生,沒有醫生執照的。 不過臨床心理學家的工作性質的確配合心理醫生者這稱號, 他們是用心理的方法處理心理問題,而不像精神科醫生用物理方法處理心理問題。

心理學的鼻祖佛洛伊德認為我們很多的問題是來自潛意識的壓抑,可是他卻否定了催眠治療這個最容易最直接接觸潛意識的療法。

可能因為這原因,催眠治療並不從屬於臨床心理學之內,大部分臨床心理學家都不懂得催眠治療,所以很多情緒病患者都表示看過臨床心理學家,並表示希望做催眠治療時都會被拒絕。

臨床心理學家用到的方法很多,在香港認知行為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認知行為治療讓情緒病患者明白到自己的情緒或行動有不合理的地方, (例如:我有壓力嘅時候就會不斷食野) 之後臨床心理學家可以教育情緒病患者有新的思想或行動(但其實有冇壓力同食唔食野係冇關係, 下次有壓力我可以做運動)

看臨床心理學家的特點

臨床心理學家對情緒病患者的治療是在表意識進行的,若果患者的情緒源自潛意識時 ,臨床心理治療的效率就會相當低,因為臨床心理學家跟患者的表意識溝通 以期望讓潛意識的東西傾出嚟,往往需要見面很多次才取得成效。

臨床心理學家給予人較專業的印象,專業的印象當通常有專業的收費,一般為1500-2000/次,由於不知道見面很多次才取得成效,以致一般平民大眾難以負擔。

催眠治療師

可根治情緒問題

催眠治療師跟其他心理治療者或醫生 最大的分別是對潛意識的重視和操作。

精神科醫生幾乎否定潛意識的存在,認為情緒問題只不過是腦袋傳導物質的不平衡引起。

臨床心理學只有部分學派認同潛意識是重要的,即係認同潛意識的存在,他們也認為催眠只不過是一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技倆, 他們認為「坊間」(總會加上坊間2字)的催眠治療師並不專業。

為什麼要強調潛意識

你的心就像一間屋,分為廳及房兩部份,有垃圾藏在你的房中,垃圾日積月累發出臭味並傳出廳,而身處廳的你聞到惡臭會怎樣做?

a. 噴空氣清新劑?

b. 入房清理垃圾?

廳是表意識,房是潛意識,負面觀念就是垃圾藏匿在潛意識,臭味就是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 精神科藥物就是空氣清新劑,每天用空氣清新劑的人,用了十數年問題都沒改善,而且一停藥就比道友更慘,習慣了空氣清新劑的他們會倍覺惡臭,比之前更甚,因為垃圾堆十年來都沒清理。 心理輔導員和 臨床心理學家會在大廳教導你,開導你, 甚至為你清除惡臭。

所以筆者成功處理很多看過精神科 心理輔導臨床心理學家沒有效的情緒病患者。

例如 :情緒病患者理智已經明白吃東西跟壓力是兩回事,但還是不能控制情緒或食慾,可能是小時候已經忘記的童年回憶中,她吃東西的感覺和親人有關的快樂連繫。但她的理智(表意識)不知道,因為這個連繫藏在潛意識深處。

我們的催眠治療師不會教育情緒患者。

催眠治療跟臨床心理學家或輔導等心理治療 還有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我們不做教育情緒患者的工作。其他的心理治療甚至其他催眠師會進行教育工作,例如教你怎樣做,處於情緒時做深呼吸,想吃東西時做運動。

但我們( 香港催眠治療中心)相信一個情緒病患者 處於情緒問題狀態是因為他的潛意識和表意識有矛盾,而且兩者並未完全相通 。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問題是自己造成的,也就是一個人可以自己康復,就像感冒了可以自己康復一樣, 我們相信不干預不教育才是最好的復康途徑。 我們的工作只是將房門(潛意識)打開並把引致問題的根源找出來即可,

催眠治療的弱點

催眠是接通潛意識的方法, 催眠治療需要讓 情緒病患者進入催眠狀態, 催眠狀態就是接通潛意識的狀態 ,如果可以接通潛意識,絕大多數的情緒問題都能夠根治,若接通不了催眠治療便難以成事, 也就是所謂催眠不成功。

有少量的人是難以進入催眠狀態的,這涉及因素包括年紀、性格、信任甚至智商。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如果有效,見一次就會有明顯效果。如果見一次未能達到效果主要原因是這個人不能被催眠,這樣情況下就不需要見第二次。

我們提供公道而且經濟的治療方案,全個療程見3次,總共只收 $3600就可以完全改善你的問題,我們相當有信心見三次就可以完全或大幅改善你的問題。 亦非常有良知的告訴你 如果幫不了你 ,見一次就知道,我們會退回2600,只收回第一次見的2小時的服務。

請打9309 4093,我們提供專業的15分鐘免費諮詢

收費合理: 全數費用 $4500, 冇任何隱藏收費
0副作用: 沒有藥,也不干預
超高效:1次就有效果,3次完全改良
有良知: 幫不了馬上知,絕不拖症
(常看醫生的會明白這點非常之重要)

為什麼催眠的風評不會好

大藥廠是非常害怕催眠治療的流行,因為催眠治療若流行,藥廠的利潤會大幅減少,甚至倒閉。所以催眠治療往往被媒體貶低甚至反宣傳, 媒體提及催眠治療師從來不會出現「專業臨床」的字眼,總在催眠治療師前冠上「坊間的」兩字。電影中的催眠也總連繫到犯罪、控制或危險等。